Thursday 16 November 2017

民间故事--文化瑰宝—印尼2001版

Batang Tuaka

从前,在印尼廖内省有一个青年名叫Tuaka,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Tuaka和母亲经常到山里收集樵木然后拿到市集里去卖。这天,他们俩和往常一样一大清早就到山上去砍柴。突然间,Tuaka和母亲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两只巨蛇正在纠缠打斗,好像在争夺一件像宝石的物件。最后,其中一条巨蛇被咬得偏题鳞伤而死去,另一条蛇也受重伤而奄奄一息。Tuaka和母亲上前把那只受伤的蛇给救回家里治疗。

几天后,那只受伤的蛇痊愈了,它把那颗宝石留给Tuaka和他的母亲当作报恩的礼物就离开了。Tuaka和母亲决定将宝石变卖后把钱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于是Tuaka把宝石拿到市集里去找买家。没一会儿,就有一位商人被宝石给深深吸引了,他决定出高价把宝石买下,无奈商人身上没有那么多现钱,于是他建议Tuaka跟他一起到Temasek (现在的新加坡)去收取余款。Tuaka回到家里和母亲商量到Temasek收款的事,母亲心里很担心,但还是答应了。 

到了Temasek,Tuaka很顺利地收到了余款,由于他有很多现金,所以他也开始在Temasek做起生意来,渐渐地Tuaka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富有。他也娶了一位美丽的老婆,慢慢地Tuaka把在故乡的母亲给遗忘了。 

多年以后,Tuaka决定带着他的老婆去环游四海,不知不觉船队到达了Tuaka的故乡。Tuaka和妻子下船到市集里走走,市集里的人都认出眼前的这位有钱人就是Tuaka。Tuaka不想让他的妻子知道这里是他的故乡,所以对妻子只字不提他的往事。这时,Tuaka的母亲闻讯而来,她日夜思念的儿子回来啦,她冲进人群里想要和Tuaka重逢。 

Tuaka没想到他的母亲会出现在这里,眼前的母亲又老又丑又穷,Tuaka觉得这会让他在妻子面前很没面子,于是把母亲推倒在地转头就走,说道:“我没这样的母亲,你不是我母亲。” Tuaka的妻子见了轻声对Tuaka说:“别这样,如果真是你母亲就和她相认吧!我们可以照顾她。” Tuaka听了妻子的更加无地自容,于是对母亲破口大骂:“你这穷鬼,还敢来招摇撞骗,冒认是我的母亲,还不快滚!” Tuaka的母亲听了之后很伤心,她对天哭泣说:“老天啊,给我这不肖的儿子应有的惩罚吧,让他知道他的过失而后悔吧!” Tuaka的母亲才说完,突然间天色就暗了起来,一时间起了一股龙卷风,把Tuaka的船给劈成两半,沉入海里。Tuaka就被变成一只老鹰,而他的妻子就变成一只鸽子,它们一直飞在空中打转,嘴里一面发出鸣叫声,一面不停地滴下眼泪,希望的到母亲的原谅。他们的过失得不到原谅,眼泪越滴越多,渐渐就变成了一条大河,那条河就被称作Batang Tuaka(Sungai Tuaka)。


Si Pitung

从前,在印尼雅加达的一个村子里有个青年叫Si Pitung,为人正直,他拜了一位长者Haji Naipin为徒,向他学习马来武术,因天资聪颖,Si Pitung在师父的调教下学得了一手好武艺及刀枪不入的本领。 

当时的印尼被荷兰统治,弱势的村民经常被洋人和地主欺压,Si Pitung看在眼里很不服气,于是决定劫富济贫来帮助贫苦和潦倒的弱势村民。每当夜幕低垂时,Si Pitung就潜入恶势富贾与地主的家里去打劫,把贵重的黄金珠宝及食物给抢过来,然后把财宝及食物分发给穷苦村民。当村民发现Si Pitung不顾自身安危地来救济他们,心存无限感激。富商及地主奈何不了Si Pitung,就跑去向荷兰殖民官员报告和求助,官员为了统治者的自身利益,于是答应发兵围捕Si Pitung。 

当殖民官员几次发现并围剿Si Pitung时,才发现Si Pitung有刀枪不入的本领,殖民官员根本伤不了Si Pitung,反而常常被Si Pitung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殖民官员最后发狠把Si Pitung的师父及父母给抓了起来,严刑逼供要他们把破解Si Pitung刀枪不入的秘密说出来。无奈几经痛苦的折磨与威胁,Si Pitung的师父把破解Si Pitung法力的方法说出来。 

当殖民官员知道了Si Pitung的秘密之后,马上再一次派出兵士部队捕捉Si Pitung。这次当他们发现Si Pitung时并不立刻对他开枪射杀,而是拿起几粒臭鸡蛋往他身上丢去,原来这就是破解Si Pitung刀枪不入的秘密。Si Pitung被臭鸡蛋砸到身体后法力消失了,兵士向他开枪后子弹一颗颗地打进了Si Pitung的身体,最后Si Pitung满身浴血地死去了。 

Si Pitung死后,村民们没有忘记他那劫富济贫、惩恶扶弱的精神,常常向后代子孙口述及歌颂Si Pitung的故事,他的故居还被后人改造成为纪念馆,以表扬Si Pitung的英勇事迹。


Terusan Nusa

从前在中加里曼丹,一个名叫Nusa的男子和他的家人住在卡哈杨河(Sungai Kahayan)边的乡村里,日子过得相当清苦,只能靠捕鱼和种些农作物糊日子。连年大旱使得农作物欠收及渔获日渐减少,他们一家人决定离开家乡迁居到别处去。当他们收拾好细软就踏上新家的路途。 

他们乘坐着舢板航行了几天到达了卡哈杨河的支流Sungai Rungan,找到了一间破屋,因为身上带来的食物也吃光了,所以Nusa和家人决定在这里落脚及寻找食物。Nusa与家人分头行事,各自去寻找食物然后带回来一起吃。森林里没什么可吃的,Nusa 找了半天什么也捕不到,他肚子可是越来越饿啦。突然间他发现草丛里好像藏着几个好大颗的紫色鸟蛋,Nusa兴奋的把鸟蛋抱起来就往落脚的地方跑回去。 

Nusa向家人展示他的收获并吩咐妻子把那几个大鸟蛋给煮熟当晚餐,可是他的妻子和家人看见了那奇怪的紫色鸟蛋,纷纷表示不敢吃那鸟蛋,并劝道Nusa把鸟蛋放会原处。Nusa听了很不高兴,觉得家人不领情,于是不顾劝告自己就把鸟蛋给煮熟吃了。吃完鸟蛋后Nusa觉得身体开始发痒,全身布满红疹,双手不停地往痒处搔抓,很是幸苦。接着Nusa的身体开始长出了类似蛇皮的鳞片,身形也开始变化成蛇型,家人看见了也束手无策,只能在Nusa身边干着急。 

到了第二天早上,Nusa的身体完全变成了龙形,而且体积越来越大,越长越长,至到破屋再也容不下他啦。阳光照射在Nusa的身上使得他觉的身体如同千刀万剐般疼痛,Nusa开口要求家人把他给搬到河里。妻子找来附近的村民来帮忙合力把Nusa给抬到河里。Nusa到了水里觉得舒服多了,而且河里有许多鱼群可当食物,就决定和妻子道别在河里长住下来。 

Nusa巨大的身形让他称霸了河流,每天毫无止境地捕食河里的鱼群,渐渐地鱼群们开始计划展开报复。一天,鱼群首领跑来向Nusa报告在河里的另一处还住有一条更大更威猛的巨龙呢。Nusa听了不服气于是决定去挑战另一条巨龙,鱼群首领跟了过去。 

当Nusa到了目的地却看不见任何巨龙,就决定在这里静静地等待巨龙出现。鱼群首领在一边默默观察,等待最佳时机出手。过了不久,鱼群首领发现Nusa渐渐睡去,它马上冲到Nusa面前喊道:“大王,敌人在你后面!”Nusa在昏睡中被惊醒了,马上往身后转过头去,混乱中激起厚厚的河泥,扰乱了Nusa的视线。Nusa看见自己的身体误认为敌人的身体,不假思索地就一口咬下去,尖利的牙齿把他自己的身体给咬断了。鱼群首领立即招来鱼儿们对Nusa的伤口进行啜食攻击,伤得Nusa体无完肤,最后失血过多而死。 

Nusa死后鱼群跑来报复把他的肉给全吃了,只剩下一堆巨大的骨头,久而久之骨堆被覆盖上了层厚厚的泥土,最后变成了一座小岛,人们就给它命名Pulau Nusa.


Ile Mauraja

在印尼东努沙登加拉省住着一个男子名叫Raja,他和他的父母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平时靠种稻和养羊为生。一天Raja发现他养的一头羊不见了,于是循着羊的足迹寻找去。到了一条小溪边,他远远听见了女孩的嬉笑声,于是静静地往嬉笑声走去。到了溪边Raja发现了七位女孩在溪水里戏水,而在离他不远处放了几件女孩的衣裳,Raja顺手就拿了其中一件并把他给藏了起来,然后在树丛里不动声色地待着。 

过了一会儿七个女孩从水里上来并拿回穿上她们的衣裳,唯独其中一个女孩找不着她的衣裳,于是开始焦急地向其他人询问有没有看见。当其他女孩都回答没有看见她的衣裳时,那女孩开始哭泣了。Raja看准时机跑了出来并问到发生了什么事,女孩们回答说七妹的衣服不见了。姐姐们答应Raja如果他能帮忙七妹找到衣裳一定会好好报答他。Raja马上点头答应并假装寻找一番,然后从暗处拿出他刚刚藏起来的衣裳,向七位女孩问到是这一件衣服吗? 

七姐妹看着Raja拿着的衣裳的确是属于七妹的,连番不停地向Raja道谢,然后向Raja道明其实她们是住在附近蛇洞的蛇精,并盛情邀请Raja到蛇洞里见它们的祖父蛇精王。蛇精王见了Raja决定把七妹嫁给他,但他要求Raja建造一间华丽的高脚楼给七妹当聘礼。Raja答应了蛇精王要求,把七妹迎娶回到村里,并建造好一座高脚楼送给七妹。他们搬进了新造的高脚楼,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村里有几个年轻小伙子经常跟Raja过不去,现在看见Raja竟然娶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回来,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Raja是何德何能才娶得一位娇妻。他们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决定派其中一个人到Raja的高脚楼去瞧一瞧。乘着一天Raja到城里办事,只有七妹一人留在家里,那小伙子偷偷地爬上Raja的高脚楼去看个究竟。当小伙子往窗口里一瞧,那可不得了,屋里什么人都没有,只有一条巨大的蟒蛇正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睡觉呢。 

那小伙子吓得屁滚尿流,连跑带爬地冲下屋来,然后慌慌张张地把这个消息通知村里的每个人。村民听到了这个消息都感到很惊慌,心想Raja怎么会让一只蛇精住在村里,于是大伙决定放火把高脚楼和蛇精给烧了。Raja听到了这消息马上奔回去家去要阻止村民们放火烧屋,无奈何村民们人多势众阻挡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活活烧死。 

七妹被村民放火烧死的消息传到了蛇精姐姐们那里,它们怒不可歇,决定要为七妹报仇。于是它们化身为巨大的蟒蛇,并召来一只大螃蟹精来助阵,到村里来把村庄给捣得天翻地覆,所有的屋子无一幸免地被破坏,村民们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Raja的村庄被破坏得天崩地裂,高山变成了平地,平地突然隆起了高山,再也不适合人们居住了,人们就把那座高山叫做Mauraja山。


Wednesday 24 May 2017

东方大航海时代—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人但同时信仰佛教,原名马和,小名三宝或三保,云南人,祖先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郑和是中國明代的航海家及外交家,奉皇帝令进行七次航行,史称「郑和下西洋」,总航程达七万多海里,足可以绕地球三周;有说中国比西方发现非洲好望角、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陸早了七、八十年,但还有待查证。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並升任为內官监太监,官至一品。郑和有智略,武功高強,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由于南洋的许多国家多以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主要信仰,明朝政府选派回教徒可以减少隔阂并促进交流,而当時随行下西洋的人员中也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官员。做为外交官,郑和对其他宗教採包容和尊重的手法。

郑和下西洋

郑和由1405711日(明永乐三年)起奉明成祖命率领庞大舰队和众多的船员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计有爪哇,苏门答腊(Sumatra),满刺加(Melaka),锡兰(Ceylon),印度西南古里(Kalicut,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渤尼(今汶莱),暹罗(今泰国),真腊(Chan Lap今柬埔寨),柯枝(今印度Cochin),假里马丁(今印尼Kalimantan)、交阑山(今印尼Kalimantan西南),重迦罗(今印尼泗水Surabaya,吉里闷地(今印尼帝汶岛),彭亨,东西竺(Pulau Aur),龙牙迦邈(Langkasuka),淡洋、花面(今印尼苏门答腊Tamiang),龙涎屿、翠兰屿(今印尼苏门答腊北尼科巴),阿鲁(今印尼马鲁古群岛),小葛兰(今印度西南奎隆),榜葛剌(今孟加拉),卜剌哇、竹步(今非洲索马里),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苏禄(今菲律宾南部Sulu)、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勿鲁谟斯(Hormuz,今伊朗西南阿巴斯港附近),比剌(今非洲莫桑比克Beira),溜山(今马尔代夫),孙剌(今非洲莫桑比克Sofala,甘巴里(科摩林),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等地。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前后2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三宝太监郑和奉诏第一次出使西洋,从苏州刘家港启航,经泉州出海顺风南下,到达印尼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Majapahit)国(今印尼泗水Surabaya),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郑和船队的人员到岸上集市做生意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复仇,但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
随后到三佛齐旧港(今印尼巨港Palembang),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说海盗陈祖义凶横,郑和于是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贼船五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过后最远到达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印度西南古里等国家。
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郑和回国后,马上为第二次远航进行准备,主要是护送外国使节回国。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启航,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暹罗、真腊、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许多物品并立碑记述,然后迎请佛牙,随船带回。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1409年)夏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出使占城,宾童龙(Panduranga,今越南南部),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Pulau Aur),龙牙迦邈(Langkasuka),淡洋,苏门答腊,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勿拉湾),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满剌加当时是暹罗的属国,常被暹罗欺压,郑和奉帝命招敕,赐国印及冠带袍服,建碑封域为满剌加国,从此暹罗不敢搔扰。

当郑和途经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意图袭击郑和并夺取宝船,幸被郑和觉察,立即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在暗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却趁贼兵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攻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郑和回国并献上亚烈苦奈儿与永乐帝,明朝臣将齐奏欲诛杀,永乐帝怜悯亚烈苦奈儿无知,命释放了亚烈苦奈儿和妻子,给予衣食,然后命礼部商议另选其国人中贤者为王。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率员二万七千余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清真寺掌教哈三及指挥等人,驾驶海舶四十艘,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勿鲁谟斯(Hormuz,今伊朗西南阿巴斯港附近),比剌(今非洲莫桑比克Beira),溜山(今马尔代夫),孙剌(今非洲莫桑比克Sofala)等国。

郑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赐于占城王冠带。1413年郑和船队到苏门答剌,当时伪王苏干剌窃国,郑和奉帝命统率官兵追剿,生擒苏干剌送京伏诛。1413年郑和舰队在三宝垄(Semarang)停留一个月整休,郑和与费信常在当地华人回教堂祈祷。郑和命哈芝(Haji)黄达京掌管占婆华人回教徒。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今肯尼亚),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榜葛剌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417年6月)总兵太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墓行香,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今索马里)、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今印尼苏门答腊北部)、沙里湾泥、彭亨等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郑和奉命在柯枝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及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今阿曼之佐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鸟;爪哇、古里进贡老虎。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继位,他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以许多外番已久不来朝贡,命郑和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出使公干,随行的有太监王景弘、李兴、朱良、杨真,右少保洪保等人。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根据记载有官校、军士、舵工、医士、工匠、水手等共27550人。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0年1月),郑和率领二万七千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从刘家港启航经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古里国最后抵达忽鲁谟斯。八年二月十八日开船回洋,返航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二十日大船回洋。四月六日到苏门答腊。十二日开船,二十日到满剌加。五月十日回昆仑洋,二十六日到占城。六月一日启航,经南澳山,望郎回山,碗碟屿,二十一日进太仓,七月六日到南京。

郑和宝船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船队完全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
1.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
2.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
3.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
4.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 医务人员等;
5.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据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记录:
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是当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米,宽61米。船上9桅可掛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纳2千人。

随行船员
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265人之间;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据马欢《瀛涯胜览》里的记录,舰队人员计有西洋官校、旗军、勇士、力士、通士、买办、书手、正使太监、少监、监丞、教谕、阴阳官、舍人、余丁、医官及医士等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据史学家的考究,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几个:

1.宣揚大明威德
自明太祖建朝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及财富累积,明朝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国库充盈,人才济济,所以编制了一个舰队出航,向其他国家展示国威,让其他属国到明朝进贡或与其他藩国建立邦交。

2.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兵变夺位登基后,被夺位的明惠帝(建文帝)下落不明,不知所踪。史料考究推断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追捕疑是流亡海外的明惠帝。

3.发展海外贸易
当时的明朝经济繁荣,手工艺品如纺织、陶瓷等都有很高程度的技术造诣,受到很多欧洲国家的欢迎。为此,郑和下西洋的同时也携带了大量的中国工艺品到国外进行贸易,同时也从西洋各国猎取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宝物”献给皇帝。

4.扫荡张士诚旧部
有说明成祖派遣郑和出洋,是为了扫荡元末时期起义军张士诚流亡海外的旧部下。

5.解決军事復员問题
明成祖兵变夺位后,明朝国内发生严重饥荒,于是明成祖大量征兵扩充海军和陆军,进行了南粮北运的工程。饥荒解决后,军中冗员太多却不能马上解雇兵士,于是便安排这些海军随舰队出洋远行。

下西洋的条件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尤其受到一些欧洲国家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尤其是造船业的发达,航海技术的进步包括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及航海知识的提高,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沿海城市拥有发达成熟的港口,这所有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结果/后果
郑和航海下西洋时期,粗略估计新建和改造了两千艘船,每艘船造价约五千银两,可见下西洋耗资不菲,再加上对为数众多的外邦来朝贡者,明朝对待他们的招待及论级行赏,所费极为可观。长年累月下来,导致明朝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在郑和病逝后,明朝停止了官方的海上对外贸易,也对沿海居民实施海禁,阻止海民与外界有任何往来与交流。中国航海事业迅速没落,这让西方航海者后来居上,扩展了许多新海上航线,霸占与殖民了许多落后国家,占据了现代航海史的重要版位,也让西方国家站在工业革命与国家发展的前端。

纪念邮票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中国邮电部于1985年7月11日发行纪念邮票一套四枚。


邮票第一枚值8分,绘有郑和立像,手持航海图威风凛凛地站在岸边,看着宝船迎向惊涛骇浪、风云变幻的海洋向前航行。
第二枚8分邮票描述了郑和到达了印度亚大陆,受到印度土王的热烈欢迎,只见郑和与土王齐坐在白象辇上徐徐向前,四周围绕着手舞足蹈的印度舞姬,远处还可看见刚靠岸的郑和宝船和印度佛塔。
第三枚邮票面值20分,表达了郑和舰队带着中国货物如丝绸和瓷器到达了阿拉伯半岛,与岸上的商家进行着贸易,背景是在岸边的宝船和清真寺。
第四枚邮票面值80分,描绘了郑和最后到达了非洲东岸,非洲土司即将与郑和启航同行,带着东方神兽“麒麟”(长颈鹿)向明朝进贡,高举着手向家人挥手道别。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国国家邮政局于2005年6月28日发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都是面值80分及小全张面值6元一张。与此同时,香港与澳门也同步发行了同题的纪念邮票。两岸三地的邮票设计大致相同,第一枚邮票主要为郑和身像,第二枚表达了外交、贡品与贸易,第三枚则描述了当时的航海技术如罗盘、航海图及郑和舰队。而小型张都描绘了郑和舰队浩浩荡荡地向西航行。

中国 – 第一枚邮票里郑和手执航海图,背景为大明紫禁城,第二枚背景为摊开航海图、使馆,第三枚为罗盘、星象图。

中国 - 小全张中心为郑和宝船,四周都是护舰及货船,浩浩荡荡,以月历中的日月图为导航指向,向西远航,可清楚看见郑和宝船的九杆十二帆。

香港 – 第一枚是郑和像,背景是宝船和山川,第二枚是交易物品及外国贡品,第三枚是地图、罗盘与舰队。

香港 – 小全张里绘画了郑和站在宝船船头,率领舰队前行。

澳门 – 第一枚邮票画了郑和像及天文星图,第二枚是外国贡品及通商贸易,第三枚邮票里有罗盘、地图及宝船。

澳门 – 小全张也是画了郑和舰队,背景是中式古地图。

马来西亚则以马中关系600周年为题发行了一套四枚邮票及一枚小全张。50仙邮票里可看见马中使臣正在交流,背后的码头工人正忙着卸货。第一枚30仙邮票里画的是明朝皇帝赐给马六甲苏丹的玺印,表示马六甲王朝是明朝的属国,其他国家不得来犯。1令吉邮票里是一个娘惹瓷器,是当时南洋很热门的交易品。第二枚30仙邮票则是艘中式商船,载着货物往返于中国与西洋各国之间。

小全张基本上是50仙邮票的放大图,面值2令吉的邮票里绘的是马中两国当时流通的货币。

新加坡也发行了一套四枚的四连票,郑和头像在左边第一枚邮票,接连下去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枚邮票描绘着一列密集的舰队向西航行,背景是航海图。

印尼 – 印尼邮政发行了一枚小全张,面值2500印尼盾,小全张正中是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宝船,背景描绘郑和舰队途径南中国海,抵达印尼的泗水,三宝垄,雅加达,巨港,棉兰,亚齐及马来半岛的马六甲。

台湾 – 为纪念世界贸易周,中华邮政于1994年10月17日发行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共两枚,5元邮票里绘有郑和宝船,17元邮票则是郑和像及航海路线图。

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也曾发行过郑和纪念邮票小全张,邮票正中是郑和像,背景是南亚地图,邮票四周是郑和舰队的船只。

太平洋小国马绍尔群岛于1997年参加上海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时发行过一枚有关郑和宝船的小全张,无数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小全张四周是上海夜景。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可说是一件值得邮界关注的事,可是配合这主题发行邮票的国家却寥寥无几,若与19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时,世界各国(不下30个)争相发行有关邮票的盛况比较起来可说是相当凄凉。希望在以后若还有类似的邮票主题发行时,可以由中国邮政主导,让更多国家可以参与其盛。

*本篇资料语图片取自互联网。


如有任何邮票题材或意见,欢迎电邮至:manpoolum@yahoo.com